記者簡浩正/台北報導
▲重度乾癬病友有時包含身體、腿部會有大面積乾癬。家人理解與支持對病友來說很重要。(圖/台灣乾癬協會提供)
乾癬和乾癬性關節炎為一個慢性、嚴重的非傳染性疾病,雖現已有新的治療方式,但由於皮膚病灶型態不典型、相當多變化,有的患者罹病到確診時間漫長,造成病友失能及家庭照顧者長久的身心和經濟負擔。不過,若能及早確診、治療,讓家人理解與支持,一同迎向挑戰,對患者來說會是極大的鼓勵。更有病友成為學霸並投入醫界服務,打破患者在生活工作上易受阻的迷思。
家住嘉義太保、今年27歲的小禎(化名)在6歲時就發病,但因當時年紀小、病識感不高,鄉間診所看不出病癥,確診前還歷經一段家人的「求神問卜」、媽媽還因此自責怎會生出不健康的小孩,後因病灶越來越明顯才至大醫院就醫確診,經治療後病況控制;更順利完成學業投入醫界成為牙醫師,考量手部關節重要性、避免病灶影響等因素,決定採自費生物製劑治療,目前病況穩定。
小禎表示,她出生在傳統家庭,由於父母都很保守,兄弟姐妹中又只有她罹病,媽媽從小就很投注很多心力照顧她,並當成「不能說的秘密」,要她到學校都不能對同學說實話,讓她常常不知道要怎麼解釋,僅能以被蚊子叮或過敏帶過,影響到她後來求學階段曾有一段時間會負面思考跟自我羞愧。也因自身罹病,讓個性悲觀的母親常常擔心這擔心那,「說對我感到愧疚,一直帶我去看醫師,早晚幫我擦藥」,父母雖關係緊密、很關心小孩,且重視身體健康,但對於生活、健康作息管得非常嚴格,像是炸物不要吃、一定要很早睡(高中前更10點就要睡),要運動、不能晚回家等規定,讓她一度無法適應。所幸後來成年後規定也跟著解禁。
由於算早期確診,小禎說小時候就開始接受照光、擦藥等治療控制病情,偶爾狀況不好時就會穿長袖長褲來遮掩病灶,雖都對外說是過敏,有時候仍會感受到同學不瞭解得眼光;直到上高中後逐漸放下心防,開始對親近朋友吐實。而上大學時因學業壓力病情加劇,臉部偶爾出現病灶,她開始練習化妝來蓋過,避免同學詢問,直到有一次化妝化到一半時她看著鏡中的自己,激動落淚喊著「生理上有病沒關係,不要心理也跟著生病」;她決定放過自己,不再一直遮掩病灶、也在社群開始自述病況、與同學互動,前幾年更拍影片談乾癬疾病,來讓更多人知道這並不會傳染、盼外界用溫柔包容。
為何會從醫,難道是因自身罹病有關?小禎笑說牙醫師其實不算興趣,主要是自己成績還不錯,在職業選擇時考量因身體變數太大,會傾向比較有固定保障的工作,考量醫學這條路基本上不會有就業問題而選擇牙醫領域。目前執業4年多以來,也沒有因乾癬而受到病人的質疑與責難。
▲台灣乾癬協會今日下午舉行病友關懷年度公益講座。圖為活動示意圖。(圖/台灣乾癬協會提供)
台灣乾癬協會今(26)日下午舉行『乾癬性疾病與家庭:攜手迎接挑戰,一同共築希望 』病友關懷年度公益講座,強調病友家庭在乾癬性疾病治療過程中的重要性,並邀請多位專業醫師與病友分享經驗。
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,乾癬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,與免疫功能失調有關,發作的危險因子包含基因、環境因子(如氣溫變化)、行為因素(抽菸、藥物使用等)。除了皮膚、關節、指甲等處會出現紅斑、脫屑等病灶外,長期全身性發炎也會影響其他身體器官,具三高等多種共病症。
她說,除了傳統治療外,近年來出現生物製劑並納健保給付,緩解很多中重症患者病況,近期也出現新的口服小分子藥物、療效甚佳,讓害怕打針的患者在治療上多了一個選擇。目前已進行討論評估中,可望最快明年第二季納入健保給付,造福中重度乾癬患者。
▲黃毓惠表示,乾癬治療除了生物製劑外,近期也出現新的口服小分子藥物、療效甚佳,讓中重患者多一個選擇。(圖/記者簡浩正攝影)
黃毓惠以多年臨床觀察發現,乾癬病人病情控制要好,家人關係與關懷很重要,尤其就學、工作等階段更是需要支持跟陪伴。她直言家人有時因得到錯誤訊息而對乾癬有所誤會,認為是被傳染、沒有洗乾淨或清潔而罹病,其實這是皮膚免疫功能失調的關係,若患者就診時家人陪同,她都會進一步告知解釋避免誤解。
小禎也認同的說,確診乾癬時的確偶爾會感到委屈、有著「受害者心境」,但在進入醫學領域後知道身體運作理論,現在蠻能夠接受與乾癬和平共處一輩子、也不再有那樣負面想法。身為醫師也是病友,她說家人親友的支持很重要,呼籲病友重視身體健康外,也要關照自己心理的健康,兩者間取得平衡才能身體強健。
本文引用自: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5%AA%BD%E5%AA%BD%E6%B1%82%E7%A5%9E%E5%95%8F%E5%8D%9C-%E7%82%BA%E4%BD%95%
離婚證人
、台北離婚證人
、離婚證人資格
結婚證人
板橋遺囑見證人
、新店遺囑見證人
、新莊遺囑見證人
、三重遺囑見證人
、中和遺囑見證人
留言列表